799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靖明 > 靖明 第327节

靖明 第327节(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臣等以为,有两个法子。其一,造印新钞,以旧兑新。此法,朝廷若要如陛下所说重建百姓对宝钞的信心,则需暂时承担更多重压。若要立信,一者数年内需准折钞更多以课税,二者如陛下所说,皇明记百货行等需收钞卖物,童叟无欺,自担损失。”

费宏他们是上过朱厚熜很多课了的人,已经理解并认可货币本质是信用、需要随时能保证交易到实物的必要。

现在的大明宝钞已经没救,换个壳子能重拾信心吗?

“其二,准银通行,宝源局铸嘉靖通宝、嘉靖银锭,许官民以钞兑宝兑银。此法,所需银、铜量恐极大,其中火耗、花费,更是很大一笔银子。这些官铸通宝、银锭,恐怕百姓仍兑不到。待到明年开始赋税折钱银缴纳,想必定有钱贵米贱之事。”

不论如何,大明宝钞这个屁股要擦。

“这么说,废钞最大的麻烦,在于课税涉及到的士绅富户,官员俸禄足额不折色带来的钱粮压力,顺应如今实际情况承认银子的地位却会给普通百姓带来诸多压力?”

看了他们拟的方略一晚,朱厚熜在国务殿里发问了。

在以前,粮赋是交实物,许多税也是要交实物。但其中也考虑到一些实际情况,折钞、折银也有。

官员和宗室、勋戚的俸粮,也渐渐基本上都有折钞发放。

宝钞又不值钱,有地位的人要这些干嘛?反倒地方上要交税的人,愿意想法子屯一些宝钞好折交上去。

直接丢了不管不承认,就不存在后面再建立货币信任了。

想接盘,又是一个巨大的财政压力:哪怕按照现在真实的比例去兑换,大明这么多年毫无意识地“超发”已经是个很可怕的数字。谁知道消息公布出去之后,民间突然会冒出来总额多少的宝钞?

还要考虑到这个年代印假宝钞的容易程度。

朱厚熜只能说道:“归根结底,朝廷手里便没有那么多铜、银储备,吸纳不了如今存世的宝钞,也就谈不上以后当真禁绝私铸。”

“私铸之事,本多是半公半私。地方碎银太多,解送不易,多命当地熔铸成锭、刻印字样时日、以便点验。熔铸之时,顺便另外熔铸一些铜钱、银锭、元宝罢了。还有民间所用铜器、银器……”

大明宝钞有着可笑的流动性,偏偏如今牵涉到的是那些有钱有势的人。

相反,后面新法想要改革赋税、徭役,统一科则之后只用交银,却会给老百姓带来一些不便。

铜板都没几个,想有银子交上去,只怕得想方设法卖点什么。

麻烦的还包括:大明如今本就缺铜、缺银。

这只会导致万一普通老百姓需要去找银钱交赋税了,得卖掉更多什么才能凑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