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9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 > 第 13 章

第 13 章(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只要学业上不出问题,生活上其实还是挺宽松的。

 今天只是报道不用上课,俩人都选择走读,找到教室放下书箱,和年纪大他们近一轮的同窗打过招呼,又简单熟悉了一下太学的环境,溜达到傍晚才结伴打道回府。

看博士这热络的态度,他们分在乙班是他们的水平在乙班,这两位小友分在乙班是目前只能在乙班。

十几岁的少年郎,看模样也不像是权贵家的纨绔子弟,品行上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大问题。

羡慕,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世上神童那么多,为什么不能多他们一个?

本朝极力推崇文治,科举考试没有门第限制,百姓无论富裕还是贫穷,只要有条件都会让子女读书,因为有专门的“童子举”,所以神童这种生物从开国到现在就没少过。

王雱点了点头。

好像也有道理

两个人一边说一边走,找到办理入学的地方便不约而同的闭上了嘴巴。

刚才那些话私底下说说还行,传出去容易被隔壁的衙内们套麻袋。

远的不说,就离他们最近的,晏殊晏相公十四岁便以神童召试赐进士出身。

他们十四岁的时候在干什么?只怕连五经都没读通。

人比人真的是气死人。

苏景殊和王雱从小见多了这种场面,被围观也没啥反应,登记完信息领了校服就淡定的站在旁边等博士给他们介绍太学的规矩。

和他们提前打听好的差不多,每十日一天假,每月一小考,每季一大考,可以走读也可以住在监舍,可以自己带饭也可以吃食堂。

太学对学生的年龄限制不大,下至十三上至三十都能入学。

三十岁以上就不行了,朝廷对太学生的补贴很多,但也不允许学生将一辈子都耗在学堂里。

这儿的入学考试难度很高,能考进来的大部分都在二十岁上下,苏景殊和王雱卡着年龄下限入学,来到报道的地方宛如小孩儿误入成年人的世界,往哪儿站都矮人一头。

围观人员看到两个小豆丁过来报道颇为惊讶,看到俩人都分在乙班时更是跟见了鬼一样。

太学和国子学一样按成绩分甲乙丙丁,新入学的学生最好也只是分在乙班,等过几个月博士教授确定他们品行和学业一样都很优秀才会将人升入甲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