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9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管家婆在八零[穿书] > 管家婆在八零[穿书] 第23节

管家婆在八零[穿书] 第23节(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光复路的新市场,最终的规划图出来了,只等着过完年天气暖和就能开建。最近正在选房子,回迁愿意要门市的,和直接花钱买的,都在排号挑房子。号是抽签抽的。雪雁抽了个36号,她是大户,之前零零散散的,收了十几个院子,加起来能换七百多平的门市,她最近都在研究规划图,挑门市呢。

最终挑了六个一百二十平的门市,因为号抽得没那么靠前,现在的市场对面的门市都被挑走了,也没有那么大的。就选了靠西侧,跟医院隔着一条街的那一面临街的六间。还剩下三十多平米的余额又加了钱,换了一个八十平的正对公园的门市。

年前最大的一件事就算是完成了。

忙完这个,就差不多等过年了。市场过年只休息年三十儿一下午。其他时间都不休息,当然,店是自己的,想怎么休自己定。没什么比挣钱更重要,没有特殊事情的,都不肯休的。雪雁也不想回老家,回去干啥呀,爹妈都在身边呢,奔谁去啊。家里住得开,还不如让哥哥弟弟一家子来市里团圆呢。

生意只能用火爆来行容。

不只是雪雁自己的生意好,整个市场,都是一样的繁容。之前没有买门市的,悔得肠子都青了。像朱大嫂那样儿本来难得不行,饭都舍不得吃租个最旮旯铺子的,半年没用上,人家也挣够了买铺的钱,把铺子买下了。更不用说位置好的。哪一个不是挣得盆满钵满的。再不会做生意的,架不住客多,也一样发财。

在这个平均工资四五十块钱的年代,一个月能挣上千,那就是暴利了。不过生意人嘛,都精。没人往出说挣多少钱,凭谁问,都说还了买房的钱,一个月也就是二三百的收入。信不信的,反正大家都这么说。店主们挣得多了,原来还觉得有点儿贵的饺子,也都不算事儿了。光是市场内部,一天也能卖一两百份。再加上外客,买个千万百份,真不算多。

再加上咸菜铺子,早餐,得胜饭店的咸菜,平均一天的收入,接近五千了。一个月总的十四五万吧。雪雁对于现状,还是挺满意的。现在她也不用自己上手了。就是按进炒好饺子馅料,调好咸菜汤,就行。不累,收入也不错,挺好。来年,还有工程压着,未来两三年都不愁没有事忙,够了。

“姐,过了年咱也得搬家了。你咋打算了啊?”进了腊月,就得准备过年,自家除了多备上过年期间的咸菜,也没多少事忙,孙兰英的买卖冬天不能干,她就回了农村看小卖店去了,文强也回去了,偶尔过来一趟,问雪雁的打算。她的院子是在家属楼的征地范围,早前征地的是候就签了合同要回迁楼,只等着楼建好了抽楼就行。文强问的是楼建好之前住哪。

“二姐,我不想在砖厂干了,想带工程队,以后就包活儿干,你觉得能行吗?”罗刚咨询雪雁的意见。

“这怎么话儿说的呢?砖厂真回不去啦?没找大哥说说?”雪雁先没说工程队能不能干,先问是不是让人排挤出来了。可以不干,但是被挤出来,就不能忍了。

“没有。他们今天没干几天儿就停工了。煤买不回去,没啥用的,只能停了。乡里领导找我谈过话了,还是希望我干。就是我自己不想干了,守着那个厂子,挣几个死工资,没啥意思,再说那是企业,也不算正式的干部。还不如自己出来干呢,挣的还多。反正都是养家,干啥还不是干。”在外现待了两个月,也不是白待着的,走了好多工地,加上原本就是建筑业,一直是跟工地打交道的,罗刚是看好了这行。不干砖厂,干工程,也还是跟砖瓦打交道,不算完全转行。

“那到是。现在建筑工地这么多,活儿肯定好找。过了年,我那商场也要开始干了。你要是想干工程,正好,就包给你。”人的眼光,决定了格局。厂子里的书记和他的侄儿女婿还为了一个厂长勾心斗角的搞动作,却不想人家罗刚已经要跳出来换更大的跑道了。他这就是最初级的包工头了,发展得好,那就是最高一批地产商。只要步子别迈得太大,稳稳当当的,那就是钱途无量啊。

“有二姐支持,我这心里就有底了。”罗刚现在也跟罗成一样,叫雪雁二姐了。丁家三个兄妹,雪雁是老二嘛,就她一个女孩,也没有像孩子多的人家,男女分开排。

“厂房那边儿的地不是没用完吗?再那边儿的空地建一栋楼,咱自己能住,也能当员工宿舍。”那地都是批的商业的许可证,建住宅,真接当商品楼卖都没问题的。

“建楼也得几个月啊。那之前不还得找地方嘛。”文强问的又不是这个。

“幼儿园的老师跟我说,小风再在幼儿园待着也是浪费时间,建议明年下学期上小学。我问过咱这边儿师大附小的老师了,没有特殊的年龄限制,能跟上课程,几岁去都行。附小是最好的学校了,搬完了不方便。我寻思着在黄河路那边儿找找有没有合适的院子。”黄河路在C大的各一面,跟公园之间隔着滨湖路这两条街和两所大学。没那么中心,但是离学校,都更近一点。离少年宫远了,得多走半个小时的路。

“……也行。那我留两天,先过去溜溜,看看有没有卖房子的。”黄河路在大学还北面,实际离市心更远了,不过也还行,都在火车站半小时步行的路程之内,主要小学到高中的学校有好几个,C大和师大的附属学校全在这一片儿,孩子上学是真的方便。

“行,那你就先看着。”买房子这个事儿,可不是说你想买,随时就有卖的,那得碰。得天天没事儿就去咂摸,雪雁哪有那个时间啊。这大冬天的,外面路也滑,也不敢让丁老爹和大姨父出去溜,怕摔着。

罗刚这一次进城,除了送大姨老两口,似乎就是为了来问雪雁的意见的。之后再没说什么,吃过午饭就返回县里了。

胡大姨一来,丁家老两口可算是有伴儿了。特别俩老太太,那真是聊不完的话儿,坐在一起,聊孩子,聊孙子,忆苦思甜,边看电视边讲古。一点儿都不枯躁。

金素英对胡大姨是尊敬里带着点儿敬畏,在婆婆面前,很是有点儿压力。可能是觉得自己不是头婚,还带着孩子吧,多少有些自卑。所以,就说别听话,胡大姨说什么是什么。胡大姨每天换着样儿的给熬汤,今儿个鸡汤,明儿个排骨汤的,她是捏着鼻子也往下咽。老太太说吐了也得喝,肚子里没东西,孩子营养跟不上,她就吐完挺着也往下吃。老太太说不让进厨房,比雪雁说话还好用,在饺子馆也不进厨房了,客少的时候,坐在餐桌边包饺子。忙得时候,她就坐在收银台后面,收费。运动量少多了,吃得又好,一个月长了十多斤,脸都圆了。胡大姨就满意了。连丁老娘都觉着好。

今年过年完,二月十九号才除夕。进冬月的时候,阳历的八四年就要过完了。最后一缸酸菜下缸之后,咸菜厂的大活儿就算是干完了。挑了五十个人里的二十个人留下负责日常就够了。比原计划的多了一倍,也是随着市场行情走。咸菜铺子入冬就开始一天五千斤左右的销师,二十三口缸都不够用,在门口又加了七口缸,一天三十缸的咸菜,基本不剩什么。

还有饺子馆那边儿,素饺子不好卖,这会儿的人还都更奔着肉使劲。酸菜一下来,雪雁又添了一个酸菜油渍馅。素馅只留下一个酸菜冻豆腐的,用荤油炸豆腐,其实不算是纯素了。每天下午何家来送油膘,下锅榨油,油渣做馅,油用一部分,用不完的存着。酸菜油渣馅的饺子,八毛钱一份儿,比肉馅的便宜两毛钱,雪雁料给的足,油渣放得多,那饺子就特别的香。一上市就成了卖得最好的。一天能卖四五百斤。冬天天气冻了,但是要过年备年化,市场的生意却是格外的好。天暖和的时候,将就着吃一口就行的,也愿意来饺子馆里热公众号:图雅酱乎热乎,来份饺子,喝两碗饺子汤,暖暖和和的,舒服。饺子汤免费的,一天光是汤都能送出去十几二十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