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9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凤穿残汉 > 第四十一节 卧龙初吟

第四十一节 卧龙初吟(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可谁知刘表并没有像诸葛亮设想那般借衣带诏之势主动北上伐曹。而是在新野、襄阳大兴土木,挖深沟、筑高墙。且不论现在刘表忙于修建的新野、襄阳是否能如当年公孙瓒历时一年多打造的易京城那般坚固。就算几个月的修筑令新野、襄阳真像易京那样固若金汤。也不见得能挡下曹军的进攻。毕竟曾经以铁门著称的易京城最终还是在袁绍的猛攻下灰飞烟灭。曹操比袁绍更善战,也更狡猾。用城池耗死曹操不过是刘表的一厢情愿而已。

越看越觉得失望的诸葛亮最终离开南阳来到了长沙。不过他来长沙可不是想鼓动刘琦去劝说刘表放弃"龟壳战法"。一来是刘琦的影响力还不足以劝动刘表改变战略。哪怕这一次劝动了。也不能保证刘表下一次不会做出更为糊涂的决断。二来则是诸葛亮已对刘表彻底死心。在他看来刘表的格局顶天也就割据荆州而已。与其苦口婆心地说服刘表主动出击,还不如将计就计利用眼下局势来达成自己所期待的天下大局,从而一展心中大志。

是的,一展心中大志不一定要坐上王侯之位。自古以来中原从来都不乏以一己之身撬动整个天下大局的谋国之士。如管仲、如商鞅、如张仪、如苏秦,他们用自己的智谋,或辅佐君王。或游说诸侯。在将各方势力控于鼓掌之间的同时,也达成了心中的宏图伟业。

所以刘琦的话音刚落,诸葛亮便一语点穿道,"使君既已决心同曹操会战襄阳。不知公子又何时兵退长沙?"

被说破心事的刘琦叹长叹一声道,"不瞒孔明,琦正为退兵之事烦恼不已。"

"话虽如此,可琦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孔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才。还请孔明为琦指点迷津,让琦也能为荆州父老尽一番绵薄之力!"言罢刘琦直接便朝诸葛亮重重地俯身一拜。

诸葛亮赶紧起身扶起刘琦道,"使不得!公子折杀亮也。"

"孔明若不答应,琦便长拜不起。"刘琦不为所动道。

见此情形,哭笑不得的诸葛亮只得颔首答应道,"亮确有抗曹之策,还请公子起身说话。"

刘琦心中一喜,连忙起身问道,"是何计策?"

"公子可是怕退兵之际遭张羡、孙策、刘备三家围攻?"诸葛亮循循善诱道。待见刘琦无声地点了点头后,诸葛亮便朗声笑道,"公子何须烦恼如斯。亮已观察长沙城数日,以今日之势公子退兵易如反掌。"

诸葛亮这可不是在故弄玄虚地说大话。孙子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所谓"掐指一算,计上心来"的说法都是骗人的把戏。会收集情报,分析情报是做谋士的基础。没有情报支持,仅凭书本教条来出谋划策,那就是在刻舟求剑,最终结果只会害人害己。所以从到长沙的第一天起,诸葛亮就在收集周边的情报。而他先前之所以穿蓑衣持竹杖冒雨上山,正是为了从岳麓山眺望长沙城,以观察城内城外各方势力的布阵。也正因为有了这些第一手情报,诸葛亮才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长沙是撬动天下大局的支点。

刘琦暂且还管不了天下大局,此刻眼见诸葛亮说得如此轻松,他连忙疾呼道,"孔明教吾!"

眼见刘琦不再叫嚷着长拜不起,诸葛亮便调整了一下坐姿,转而正色道,"实不相瞒,亮十日前才从南阳迁至长沙小住。途经新野、襄阳诸城,放眼所见皆壕沟环绕,箭楼林立。若亮未猜错,使君是想以高塔、壕沟阻曹军南下之势。"

"孔明未猜错,家父确实打算在新野、襄阳阻击曹军南下,以城池营寨消耗曹操兵力。"刘琦颇为自得地点头证实道。

在刘表及他的幕僚看来,眼下他们对曹操的最大优势莫过于拥有富庶的荆州。刘表的荆州兵或许不是曹操青州兵的对手,可刘表有钱、有粮、有人。野战打不过,就躲在城池里同曹操耗。总有一天会耗得曹操支撑不下去主动退兵。而曹操一但退兵,周遭的诸侯势必会出兵攻曹,痛打落水狗。到那时刘表再凭衣带诏以盟主之姿北上诛灭曹操还不是易如反掌之事。

当然刘表的这种战法需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这便意味着刘表部无法同时兼顾襄阳、长沙两个战场。如今刘琦自长沙退兵已是铁板钉钉之事。可如何退兵却成了他最为头痛的问题。须知长沙城外除了刘琦之外,尚有孙策、刘备两家大军驻扎。若是刘琦贸然退兵,非但孙策、刘备会乘机扑上来攻击,就怕是连长沙城内的张羡也会派兵出城追击一番。正是由于因为害怕受到其他三家的攻击,刘琦至今没胆从长沙退兵。而襄阳那边刘表却在催促他早日解决长沙,好尽快回援新野。进退两难之下,刘琦这才急着来找诸葛亮为他出谋划策。

然而刘琦那里知晓诸葛亮对刘表的"龟壳战法"非但不甚欣赏,反而是异常的鄙视。说起来。诸葛亮之前在南阳认真观察了刘表挺长一段时间。起初刘表以衣带诏号令天下诸侯讨伐曹操之举,令耕读于南阳的诸葛亮好生激动。虽然檄文之后并没有值得称道的诸侯响应,但在诸葛亮看来诸侯的这种观望态度只是暂时的。一旦刘表起兵北上攻下曹操几座城池,周边观望的诸侯立马便会响应衣带诏起兵围攻曹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