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9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落难情缘 > 802章 龙山问禅(1)

802章 龙山问禅(1)(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这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心有灵犀一点通。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阔别多年,张柬之正想与他在风景秀丽、灵气飞扬的卢溪河畔聚聚旧,谁知话未出口,一只萤火虫好似从国恩寺方向飘飘忽忽飞到他的眼前晃了一下,然后飞在他的头上转了几圈,又轻轻飞落在河边那排凤尾竹上。不知什么缘故,突然之间,他指着眼前这条静静的如江、如潭的卢溪河……

莫不是河中有禅机?张柬之顺势而望,这是一幅怎样奇妙而又独特的景象啊!如明镜一般的河面上,倒映着一轮明月,河水在竹丛中静处;天空辽阔无云,无风吹临,水波不兴,平滑如镜;水镜虽小,却将整个天空纳入其中……

水中倒映的月亮,万里无云的天空……此情此景,张柬之心灵之中有一种火花似的光亮闪现出来,正待迸发之际,只见他双手搓腰,高声吟哦:“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张柬之虽然对禅宗文化研究尚浅,但他分明感受到了杜甫这句如诗般的话里蕴藏着的凛冽禅机,直达人的灵魂深处,令张柬之顿悟。

此时,之于张柬之看来,水是水,月是月,因了月光的照射,水中有了月,月在水中。但水中的月,不是月,只是水的幻象;月在水中,是水的反射。这有点是是非,非是是的感觉。由此,张柬之想到《金刚经》所言,千万人心中,千万尊佛。千万佛如同千江水月,万佛即是一佛。以心觅佛如水中捞月。心无所求,心如止水,心佛相应,此心是佛。

从此,每逢浴佛节,寺僧也到此洗浴。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县,但这可气坏了那些地霸,他们串通官府,要派兵封锁这口温泉。有一队官兵手持刀枪,如狼似虎般地来到这里。他们还未站稳脚跟,滚烫的泉水便向他们喷去,烫得他们满地打滚,死的死,逃命的逃命,再也不敢来了。此后,那口温泉终年不断地喷出泉水,造福于民。

杜甫和张柬听了以后,都说当地百姓有福。

了解了平地冒温泉后,杜甫、杜位和张柬之信步在卢溪河边。杜甫依依不舍四处眺望,但见那远处悬浮在缥缈夜空中的龙山国恩寺,在灯火闪烁下显得特别耀眼,犹如天上的玉宇琼楼,一片盎然诗意,格外地禅意温馨,令远道而来被称为“诗圣”、“诗史”的杜甫赞叹不已。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佛门信徒虽多,皈依佛门的原因和目的却不尽相同。正如“千江有水千江月”——月只有一个,可是因为水的不同而折射出千差万别的倒影。禅宗有很多精妙的小故事流传于世,禅宗所讲求的“顿悟”,正是佛家不拘泥于固定模式,希求人性中佛性回归的最好体现。未开悟之人,一丝不苟地遵循佛门戒律,在遵循中得到心灵的平静;即将开悟之人,在遵循的过程中渐渐领悟佛家的精义;顿悟之人,已然参透了佛家的真谛,超然物外,不再为规则所囿。江里有水,天上有月,只要千江里有水,千江上便都有月;天空有云,云上是天,只要万里天空都无云,那万里天上便都是青天。

张柬之想:“千江有水千江月”,月如佛性,千江如众生,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人不分贵贱,是人便有佛性。佛性在人心,无所不在;就如月照江水,无所不映。任何一位众生,只要他有心学佛,他便都有佛性,任何一条江河,只要有了水,它便都会有明月。月光明亮,佛性自足;天月无所不照,佛性无所不在,道亦无所不生;“万里无云万里天”,天空有云,云上是天。只要万里天空都无云,那么,万里天上便都是青天。天可看作是佛心,云则是物欲、是烦恼。烦恼、物欲尽去,则佛心本性自然显现。

以“千江有水千江月”来看人间,则天下苍生,包容含盖,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美,有美的地方就有善,有善的地方就有爱。美在千江水,善在千江月,道在万人心。万里无云,便是万里晴天,物欲烦恼尽去,佛心本性自然展现,明镜自然恢复光明。

有感于此,一道灵光在张柬之脑海里闪掠,“千江有水千江月”,这不是杜甫借喻禅意,对他最好的安慰吗?

张柬之会心地向杜甫报以微微一笑。杜甫如炬的目光停在张柬之的脸上,与他相对而笑。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题为《杜工部集》。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

杜甫在书法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他的书体以楷隶行草兼工,整体以意行之,赞赏古而雄壮,注意书写中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等内容,在唐代是很有深度的书家。同时,他对于唐代隶书家的赞扬、对于曹霸、张旭的评价都足以使他在书法史上留下盛名,而他的“书贵瘦硬”说更是奠定了杜甫在书法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富著称,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对儒、道、佛的研究,见解独到,特别是对佛家的研究,更是见见,思思,善于在举止言谈中一步步将听者带入禅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