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9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代十国往事 > 五代十国往事 第848章 演员的自我修养3

五代十国往事 第848章 演员的自我修养3(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罗彦瑰瞠目瞪眼,凶相毕露,但毕竟只是威逼恐吓,没有真的见血。真正让这场兵变流血的,是另一位双簧表演艺术家——王彦升。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虽然史籍没有给出罗彦瑰与赵匡胤的交集,但我们仍可以寻找出些许蛛丝马迹:

罗彦瑰是一个比较善于钻营的人,或者说善于“从龙”。

起初,在后晋时并未知名,为了得到皇帝的赏识,自告奋勇,接下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由此获得了皇帝的赏识;

后汉建立之初,就非常明智地投奔刘知远,得到了刘知远的肯定;

后周建立之初,卷进“二王之诛”,被认为是王峻同党。王峻、王殷,是辅佐郭威建国称帝的两大元勋,因有不臣之心且权势过大,终遭郭威猜忌,从而被诛杀。无风不起浪,罗彦瑰偏偏被划为“王峻同党”,说明当时罗彦瑰应该与王峻有着较为亲密的私人关系。换句话说,如果王峻成功推翻郭威的话,那么罗彦瑰仍然是“开国元勋”。

所以说,这仍然可以视作赵匡胤集团“长久密谋”的另一个间接证据。赵匡胤集团早就经过了精心的策划,陈桥驿的赵普、楚昭辅、王彦升等人,汴州城的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值得信任的同志,都是“自己人”,甚至可能经过了多次演练,就等正式上映了。

四,黑脸打手

“陈桥兵变”虽然是一次改朝换代的非法兵变,但一直很少存在负面的、质疑的声音,长久以来都是好评如潮,其中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就是“兵不血刃”。自古以来,兵变很多,导致改朝换代的兵变也不在少数,但基本都是伴随血雨腥风,充斥着杀戮,唯独赵匡胤的“陈桥兵变”被誉为“不流血的政变”,时间短——满打满算不到两天,过程温和——兵不血刃、市不易肆。

如果从改朝换代的一般代价来看,“陈桥兵变”的确值得大书特书,但是严格来讲,也并非“兵不血刃”,真的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在赵匡胤等主演们慈祥的笑容背后,也有部分配角默默承担了黑脸打手的戏份。

1,“从龙专业户”罗彦瑰

而在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中,罗彦瑰无疑又是赵匡胤的心腹爪牙。

当时,赵匡胤面见宰相范质等人,装腔作势地向宰相们哭诉自己的身不由己,宰相范质、王溥不知所措,这时候,罗彦瑰手握利刃,凶神恶煞地恐吓范质、王溥,赵匡胤连忙喝叱罗彦瑰不得对宰相无礼。

面对主子的严厉喝叱,罗彦瑰不仅没有收手的意思,反而变本加厉,恨不得将范质、王溥等人一刀毙命,而赵匡胤的劝阻也只是停留在嘴上。

于是,范质等人被迫就范,向赵匡胤俯首称臣。

罗彦瑰哪儿来的胆子违抗赵匡胤的命令?其实罗彦瑰不仅没有违背赵匡胤的“命令”,反而十分忠诚地服从了赵匡胤的命令。主仆二人一唱一和,完美地在宰相面前唱了出双簧。

罗彦瑰,“官二代”出身,他的父亲在后晋时担任沁州刺史。因父亲的关系,罗彦瑰入职中央禁军。

“晋辽大战”时,石重贵驾临澶州,需要传令兵往返于澶州、魏州之间,然而当时这段路上充斥着契丹骑兵,递送情报的传令兵成为高危职业,几乎是九死一生,没有快递小哥敢接这个单。这时候,罗彦瑰主动请缨,人衔枚、马裹蹄,趁夜疾驰,如期往返,成功递送了情报,深得石重贵器重,将其提拔为兴顺指挥使。

契丹灭晋,入主汴州后,提拔罗彦瑰为护圣指挥使,然后被裹挟北返,在去往幽州的路上,罗彦瑰刚刚走到魏州地面,就听说刘知远在河东挑梁扛把子的消息,于是率领所部连夜西逃,投奔河东太原府,刘知远大为高兴(汉祖嘉之),等刘知远入主汴州后,立即提拔他为护圣指挥使(此前是契丹伪命)。

后周郭威时,被卷入“二王之诛”,被划为“王峻同党”,遭贬官外放。

柴荣即位后,重新将他召回禁军,改马步军都军头,后隶属向训所部,参与“秦、凤战争”,因功升散指挥都虞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